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1600xs.com

62、062(1 / 3)

郭举人五月离京,一路上如何艰辛暂且不论,他回到熟悉的宿州城已经是六月中旬,这时候府学刚好放了秋收假,让乡野出身的学子归家务农,就有学子结伴去集市上买东西带回家,郭举人下马车就撞见他们,互相都是一愣。

“郭兄!”

“是郭兄啊!”

“听闻你岁首赴京应考,怎么一去半载?”

“郭兄中举之后我们就没好好聊过,今儿碰了头,该吃杯酒。”

几人说着真要找地方吃酒去,郭举人还想推脱,说他稍作休整还得去租个马车上松阳县。

“那也不急在一时半刻,咱们先去吃酒,吃好了你好生休息一晚,明儿个再走不行?从府城去松阳县也要好几天吧。”

“我记得郭兄是澧县人,出身松阳县的不是卫兄?”

提到卫成,旧时同窗心里一热,都满是期待看向郭举人,郭举人点点头,称他正是受卫庶常所托上其老家送信。

“卫……庶常?翰林院庶常??卫兄他馆选进翰林院了???”

同窗几人差点跳起来,说话声也陡然拔高。

皇榜放出来之后,就有快马从京城出发将喜报发往全国。松阳学子卫成中了二榜进士,这边自然也有人来。报喜的根本没等馆选就出发了,一路快马加鞭,早已经把消息带到宿州发到松阳县。府学学子全听说了,本届新应试的有三人,加上往届还有四人,乾元九年赴京赶考的举人当中有七个是宿州府学出身。其中六人会试折了,唯独卫成,会试一百九十八,殿试二甲,他当时精穷精穷的,给同窗们亲身示范过什么叫精打细算过日子,平常生活非常简朴,抽空还会抄书。

就这个人,发达了。

得知他中进士旧时同窗就议论了好些天,现在郭举人返乡带回新的消息,说他馆选又中,如今不是卫进士,而是卫庶常。他在京城安了家,已经去翰林院报道了。

“天!我的天!卫兄这也……这实在是……这……”

“翰林院!那可是翰林院!天下读书人削尖脑袋都想挤进去的好地方!”

“卫兄发达了啊!”

“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!发达了!真发达了!”

郭举人都还没说五百两银子的事,大家伙儿已经羡慕坏了,后来一起吃酒还在说同人不同命,说原先一起在府学读书,也知道卫成悟性好,可真没感觉差距有那么大。结果现在呢?同窗大多还在熬着卯足劲赶下届乡试,人家金榜题名春风得意。

吃过酒以后,郭举人没跟他们耗着,赶紧找地方休息了一场,休息好之后又准备了水和干粮,雇马车往松阳县去。到松阳县已是好几天后,他没在县城里停,让赶车人直接上卫成老家。

这时候都六月下旬,今年地方上热,稻子熟得快,整个县里都在准备收割,这时候,村口驶来一辆马车。

要是早两年,马车在后山村很不常见,来一辆都能引起围观。自从卫成中举,卫家老屋时常有人登门拜访,他中进士以后更不得了,家中门槛都磨平了一寸。这时候再来一辆看着就不咋样的马车,乡里乡亲都提不起劲儿。

郭举人从车上下来,给赶车人结了钱,转身正想跟人打听卫家怎么走,就有个脖子上搭汗巾子的老汉伸手指了个方向:“想去卫家?你顺那边走,走过去看哪个院子最热闹就是了。”

“老乡你怎么看出我要去卫家?”

老汉拿汗巾子在脸上抹了一把:“看你穿长衫,是体面人,不是来找卫家人,难不成还是别家亲戚?小兄弟你是卫三郎的同窗朋友还是什么人?他人又不在,这会儿去他家干啥?”

郭举人说:“我本是澧县人,与卫兄原是府学同窗,岁首一道赴京赶考,他中了,我不幸落榜,我刚从京城回来,顺带给他捎封家信。”

万万没想到这是来给卫成送信的。

六旬老汉一个激动,主动说要带他过去。

“小兄弟你也是举人老爷?你怎么称呼?”

“我姓郭。”

“那郭举人怎么是你来送信?卫三郎他不回来?”

“这个等我读了卫兄的家信你就知道。”

郭举人被村里老汉领到卫家院坝下,这时院坝上面正热闹,上面占了好几个乡下婆娘,围着不知道在说什么。看有人来她们停了嘴,扭头问谁啊?来找谁的?

六旬老汉抬头就喊了一声,喊卫父出来,说京城来人了。

吴氏站在靠里的位置,被几个婆娘给挡住了,听到这话她拨开人走出来:“你说啥?”

“我说这是去京城考完落榜回来的举人老爷,说他替你儿子捎信来,进士他爹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